在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佛山的西北部,有一个因水而生的地方:三水。三水位于西江、北江、绥江三江汇流之处,因此得名。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五年,当时设立了三水县。由于当时三水县的城在河口,处于三江交汇的中心点,是大量客运和货运的集散地,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因为三水河口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,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在中国近代史留有浓墨痕迹,留下了包括了海关大楼、三水河口旧火车站、半江桥等历史建筑,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也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。同时,三水河口,曾经有许多历史名人和家族停留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荣氏家族。
在中国提到荣氏家族,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中国有句古话叫做“富不过三代”,但是这句话放在荣家身上不太适用,因为他们家不仅富了好几代,还接连出了三代中国首富!毛主席对荣家有一句非常高的评价:民族资本家的首户,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,只有他们一家。他们虽然是在无锡、上海等地发家,但与佛山三水河口有着极深的渊源,这个家族在三水留下了许多故事……这次,珊丫头来到三水河口游玩的时候,就曾探访过当年荣氏家族在这里的居住地。
珊珊三丫头来到三水河口后,沿着河堤向前行走,河口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游资源,目前旧改旅游建设中,沿途经过的老街到处都是充满“文艺范”,历史遗迹分布其中,半江桥、魁岗文塔、三水旧海关、老火车站这些古迹只要稍微一打听就可以找到,虽然来之前已经有了荣毅仁祖父、父亲租住过的旧宅准确的地址,但寻找起来真的不太容易,因为他们当年租住的旧宅在一群民居中,在密布的老屋之中,对于一个不熟悉这里的游客,想准确寻找真的要花时间,好在,只要向上了年纪的老人打听,他们都知道,并能准确指点位置。问了好几个人,穿过河口北江大堤外的民居,拐过好几条小巷,终于来到目的地。
穿梭在老街小巷寻找当年荣氏家族居住地时,珊丫头想:荣氏家族为什么会来三水河口?他们和三水有什么渊源?
在1883 年,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随清朝太湖水师提督王青山南下广东。在广东,荣熙泰遇到了族叔荣俊业,经其推荐结识了任广东磨刀口税官的朱仲甫,荣熙泰跟着他当上了厘卡师爷,熟悉历史的朋友都应该知道,厘金局是清朝末年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置的税务机构,抽取行商货物税,大抵照物值抽若干厘,故称厘金。河口当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厘金中心,平均每天有超出三十条帆船搭乘约2000乘客,厘金局是清朝政府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,其职位也是收入颇高的“肥缺”,在清末官场中就有:“署一年州县缺,不及当一年厘局差”的说法。这是荣熙泰人生的转折点,或许也是荣氏家族发展轨迹的转折点。后来,朱仲甫几经调任,荣熙泰也始终追随,并带着其儿子荣德生(荣毅仁的祖父)来到三水河口。
一直到了1896年,荣熙泰带着儿子德生从三水回到无锡,拿出在三水河口厘金局工作多年积下的1500元,又找几个朋友合伙,凑足3000元,开设了广生钱庄。荣家兄弟就依托着三水赚来的“第一桶金”,开始艰难的创业。
1899年,荣德生再次南下广东,这次他留了整整一年,广东人思想活跃,敢于开拓,善于经营,这些都使荣德生大受启发。他发现,从外国进口物资中,面粉的量是最大的,销路非常好,而国内面粉厂却只有天津贻来牟、芜湖益新、上海阜丰以及英商在上海经营的增裕四家。荣德生看出了面粉行业的商机,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荣宗敬时,兄弟俩一拍即合。
20世纪的第一个年头,荣氏家族事业迈出了其决定性的一步。从他们的这段经历,不难看出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、父亲荣德生即“第一桶金”正是从三水河口获得。
荣氏父子当年在三水河口租住的房屋,位于河口老街桥西街一巷的两栋民房,珊丫头第一眼看到这两栋民房时,感觉这两栋民房看似与周边民居并无二致,是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,虽然有点破旧,但外观整体结构完整,当年荣熙泰、荣德生父子在河口厘金局任职时就租住在这里,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呢?
原来眼前这间屋的主人是陈姓,现屋主人的太公陈海当时与荣氏父子也在厘金局工作,与荣熙泰是同事,而当时在河口陈家,正处鼎盛之时,有多处房产,陈海就将眼前的屋子租让给荣氏父子居住。
因为现在民居分布比较密,珊丫头绕着房子走了一圈,居然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能拍好这房子的。细细看眼前的建筑,是两栋紧连着的民居建筑,样式相同,建筑房屋的青砖是用柴草烧制砌成,屋子不大,占地面积仅40多平方米,房屋略显沧桑却并未破败。两栋建筑的门口以前都是古式木趟栊,现在其中一间保留木门前的古式木趟栊框架,另外一间新增了铁门,外出给租住在此的居民。此时,房子都是大门紧闭,不能进入参观,略有点遗憾。
离开荣氏家族从前在三水河口的居住地,我继续沿着北江在三水寻访属于这里的故事。今的三水河口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模样,但这里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不倒。它们见证了佛山三水的历史和文化,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,相信随着旧改完成,这里会成为旅游的好地方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。
评论区